金年会

En
人才培養
教育教學
在三全育人中找準角色定位 在傳道授業中實現立德樹人 基礎部課程思政工作紀實

發稿:季雙雙 發布時間:2020-05-20

基礎部作為全校語文、數學兩大類公共基礎課程的承擔者,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書育人的終極價值追求。近年來,基礎部語文、數學兩大教學團隊充分挖掘基礎學科的課程思政元素,着力推動三教改革,實現三課聯動,在三全育人中找準角色定位,在傳道授業中實現立德樹人。

三全育人找定位

基礎部全體教師始終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的神聖使命,努力在三全育人中扮演好角色擔當,以我校成功入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校為契機,多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學習,全體教師在課程思政的認識上達成了默契,深刻領會了語文、數學兩大學科“博文窮理,造化古今”的文化使命,明确了在立德樹人中“人生觀塑造、價值觀引領、世界觀培育、方法論啟迪、精神人格熏陶、文化自信确立”的六大職能定位。

基于在三全育人中的自我定位,基礎部于2019年3月制定了《基礎部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明确了課程思政體系:教材、教師、教法三位一體,并把每個學期的工作細化:從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到典型育人案例總結,到課程思政教研論文撰寫等環節全員參與。

1.jpg

三教改革謀思政

革新教材内容。由于數學學科自身的抽象性,導緻數學教材的趣味性與可閱讀性不強,由此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普及使用,基礎部在2017年組織骨幹教師并聯合省内其他4所兄弟院校的同行共同組織編寫了一部《高等數學》雲教材,該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充分融入了課程思政的理念。在教材内容的組織上增加了思維點撥和課外閱讀環節。豐富的數學史料,全景式地展現了數學發展的曆程,學生心靈倍受震感,不屈不撓的數學探索精神成為鼓舞學生克服困難的榜樣力量;畫龍點睛式的思維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數學思想蘊含的方法論和世界觀給學生一雙看世界的慧眼。此次疫情期間,該教材被全國356所高校,4萬多名學生使用,有力地服務了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2.jpg3.jpg

基礎部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連續開設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共選修課程的基礎上,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納入全校的思政課程體系。2019年,由我校黨委書記汪斌主審,教研室主任吳婕主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正式出版,該教材圍繞文化與藝術、社會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特點,精選和安排學習内容,引導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基礎部多次召開課程思政專門會議,研讨新形勢下課程思政的内涵、實施路徑,就如何實現公共基礎課程的思政效果,相互讨論相互啟發。2019年10月25日特别邀請了我校思政部馬和平教授給基礎部全體教師做課程思政輔導報告,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把握課程思政的“五個一”、“課程思政”的具體内容、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法守法用法、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性要求等方面為部門教師做了細緻又有深度的闡述。

經過多次研讨,明确了基礎課教師的角色定位: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當是學生人生觀的塑造者、價值觀的引領者、世界觀的培育者、方法論的啟迪者、精神人格的熏陶者,更應該是優秀文化的普及者、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者。教學中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一項重要使命;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教學内容上厚積薄發融會貫通,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融入知識的講解;将品格塑造人格修煉寓于無形之中。

4.jpg

創新教學模式。面對招生方式變革帶來的生源多樣化情況和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導緻的基礎課程課時大幅度壓縮的現狀,基礎部創新教學模式,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的态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針對伴随着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90後、00後學生,基礎部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基本實現了全校專科學生語文、數學兩大課程雲班課教學的全覆蓋。為了克服基礎課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性,根據教學内容,靈活采取分組讨論、任務驅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任務驅動下的小組合作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針對大部分專業基礎課課時壓縮,無法滿足專升本考試需求的情況,為了學生學業的可持續發展,基礎部近年來開設了《專升本強化輔導》等8門選修課程,不僅彌補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欠缺,在授課過程中也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在學業上勤奮進取勇于攀登。

疫情期間,基礎部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号召,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制定部門線上教學方案和線上教學監管措施,确保線上教學标準不降質量不減。本學期,我部門共開設線上課程8門,服務于全校15個二級學院近萬名學生,全體教師在疫情期間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結合教學内容與當前形勢,對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

三課聯動促育人

基礎部構建了“部門—教研室—教師”三全育人格局,貫通三個課堂,把課程思政由課内延伸到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社會。部門制定了立足于課程思政的三全育人工作目标,教研室負責具體實施,教師全員參與。

創新第一課堂。把課程作為育人的載體,從課程标準上作頂層設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堅持每一門課程都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2019年5月份,完成了本部門11門課程的課程标準修訂,全面融入課程思政元素。10月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面向全校開課。11月份,完成了語文、數學類課程典型育人案例26個。2019年底,數學類課程完成程了課程思政切入點的全面梳理。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加大通識教育的力度,基礎部近年來面向全校開設了8門公共選修課程。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創新了第一課堂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

引導教師積極投身課程思政向的科研。2019年以來,本部門教師撰寫課程思政方面論文6篇,已發表2篇,吳婕老師主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正在積極申請國家規劃教材,該課程被立項為安徽省MOOC示範課程,并于2020年1月在安徽省網絡課程學習中心正式上線,截至目前注冊學習人數8500多人。

夯實第二課堂。在做好第一課程主陣地課程思政工作的同時,基礎教學部全面夯實第二課堂,把實踐環節作為三全育人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學科競賽的育人優勢,通過數學建模競賽和數學競賽發掘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近三年來,共組織我校學生2000餘名參加各類學科與技能競賽,共有1000餘人次獲獎。本學期,通過線上方式,已經組織200多名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網絡挑戰賽、五一聯賽、Mathorcup杯、蕪湖市聯賽等4項協會賽。“一次參賽,終身受益”,學生們在學科競賽的第二課堂收獲的不僅是榮譽和獎狀,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曆的品格曆練終将成為一筆寶貴的财富,助力他們未來的成長。

豐富第三課堂。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要離開封閉的校園,走上社會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是一個人行走社會的底氣所在。基礎部全面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着力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我校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近年來在課程思政文化育人方面不斷探索。2019年成立了校傳統文化協會,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朗誦比賽、傳統文化藝術周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普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了發揮第三課堂的育人成效,基礎部主動作為,把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由學校延伸到校外,2019年11月與蕪湖市中央城社區簽署共建協議,我校傳統文化協會全面參與社區文化創建,社區成為我校學生實踐傳統文化的第三課堂。

基礎部将一如既往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核心,繼續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為學校雙高建設助力。(圖/陳倩倩 文/李豔午 審/劉有新)

XML 地圖